在ICU的广泛应用(二)

点击次数: 更新时间:23/08/14 14:36:08 来源: www.v77044.com.关闭分 享:
      ICU里的患者病情更加复杂、更加危重、更加多变。需要付出更多的人力物力去监测关注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,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,给予对应的治疗或抢救。而在各项生命体征中,体温是反映病情变化的一种重要指标,也是影响病情发展的一项重要因素,可以预测危重患者多种疾病的临床结果,当体温超过39℃时,患者的身体会出现一些不良症状,如,呼吸急促、昏迷、基础代谢率提升等,由此导致患者身体的各个器官功能出现病症反应。如果患者不能及时使用 降温,还可造成脑组织的损伤,所以ICU中患者的体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。
      ICU中和体温相关的几种疾病:
      3. 出血性卒中。一项研究报告,进行物理控温治疗后,大出血患者出血周边水肿在前2周增加较少(≥25ml)并诱导常温。
      4. 创伤性脑损伤。近70%的TBI患者出现创伤性脑损伤发热,并与脑血容量增加、颅内压升高、代谢增加和缺血性损伤恶化有关。对TBI患者发热对预后影响的分析表明,发热与不良预后之间存在一致的关联,包括较高的死亡率、更多的残疾、较长的ICU和住院时间。因此,虽然没有临床试验显示发烧控制的优越性,但西雅图国际严重创伤性脑损伤共识会议(SIBICC)关于严重脑外伤管理的建议,建议将脑外伤患者的发烧控制作为0级干预,这意味着无论颅内压读数如何,都应控制发烧。基于专家对现有证据的解释,SIBICC关于颅内压升高管理的共识治疗算法建议将轻度治疗性低温(35–36℃)作为3级干预,以在其他1级和2级干预用尽后降低持续颅内压患者的颅内压。
      5. 脓毒症。脓毒症中发热是对感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,对严重感染患者既有潜在的有益影响,也有潜在的不利影响。高温通过对巨噬细胞功能、热休克蛋白反应、抗体产生和T细胞活化的影响,增强了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。高热范围热疗还控制微生物生长,减少病毒复制,并提高抗生素效力。发热发作期间产生的热原性细胞因子(如白细胞介素-1、白细胞介素-6、肿瘤坏死因子-α和干扰素-γ)已被证明可直接增强免疫系统并提供抗病原体的保护。然而,发烧也会增加代谢负荷,增加耗氧量,并可能控制心肌功能。这些有害的生理效应可能会抵消病原体清除和免疫效应增加的益处,尤其是在感染性休克伴脓毒症相关低灌注的患者中。因为对脓毒症的患者,进行体温干预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。
      在ICU护理中,目前大多还是普遍沿用传统的基础物理降温法,但这种低成本的降温方法具有很多的弊端,稳定性差、刺激性强、易产生不良反应等,有时反而对治疗及护理工作产生负面作用。医用物理控温法属于物理体温管理措施,不论各种原因所致的高热患者、低温患者, 均有着良好的亚低温脑保护和物理降温效果。与传统降温相比, 不仅可自由调节温度,让患者体温尽量恢复正常,且能在大脑耗氧量降低方面也有着良好的效果,能大限度的保护患者机体免受伤害,高热患者伤残率、病死率也能得到有效控制,给患者生存带来希望,提高患者后期生活质量。
    上一条: 没有了
    下一条: 适应症及禁忌症
    图标 二维码
    联系人:李女士/王先生
    技术支持热线:13869365872/13869357328
    全国客户咨询热线:4000373962
    山东:淄博大学城新华大道西首天浩路创新产业园5栋
    湖南:湖南省湘潭九华创新中心1332号
    深圳:深圳市宝安桥南新区康泰和大厦10楼1007
    Baidu
    map